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 > 第99章 上京御书房,载入圣典秘密追查

第99章 上京御书房,载入圣典秘密追查

并为赵元阐明,是当面写予那个苏家孤女苏晓蝶的,按照当时的情境和感触来看,实属正常反应并无不妥。甚至通篇诗词的表述相当贴切,心境犹如亲身经历,渲染得精彩绝伦。

身为皇帝,刘坤自知当有容人之量海纳百川,不疑人不避嫌!

也正因如此,他才在立国后,力排众议重用了大量的前朝臣子和官吏。

以期让人看到他求才爱才的宽厚心胸,吸引更多贤才良将进入朝堂,辅佐治理大乾江山。

是以看着魏无期信函里,对于赵元所做诗词纳入书院圣典的建议,他仅仅沉思了片刻就批阅写下了同意二字。

然而这一行为,直接看得老太监扑嗵一声跪了下去。

“陛下如此,实为不妥啊!”

词作再好,但也难逃追思前朝影射大乾之嫌。

何况那赵元不过一小小童生,所作诗词即便再好,也没有纳入书院圣典的资格。

毕竟读书人眼里的功名地位和长幼尊卑不可逾越,否则很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风波。

然而像是知道老太监接下来想要说什么,刘坤当即微笑摇头:“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一首饱含禅机哲理的插秧诗,便将农人形象升华至伟。

一首情境意境心境融合表达得妙到毫巅的青玉案,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拍案叫绝。

如此水准,即便书院圣典里的一些诗词,也难以望其项背。

而且他不仅敬仰魏无期的文道,更相信魏无期的眼光,甚至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否则在君臣之礼的规制下,他也不会允许魏无期使用书信而不是奏折来向他上报消息。

这是他们君臣亲密无间的一种表现,不论尊卑,只谈天下,无论何时,一纸书信即可!

更何况魏无期在书信里大赞赵元以平民百姓身份,大行报国之心,敢以一己之力担负永宁的流民安置问题,可谓大忠大义。

甚至从魏无期书信中得知,那赵元虽有满腹经纶,但却并无官场朝堂之意。

这种清风明月般的隐世贤良,若连才华也被埋没岂不可惜?

这样的人,这样的诗词水准,岂能受限于功名地位,没有载入学院圣典的资格?

尤其那首直击灵魂的临江仙,几乎触动了他的心底最深处,让他瞬间想起了一个人。

那便是在大离王朝腐朽崩溃时,和他一起高举义旗建立大乾政权的结拜大哥,赵乾!

可惜时过境迁,心中纵有万般思量和遗憾,也早已物是人非。

不过一念至此,他像是猛地想起了什么,目光骤然犀利地扫向老太监追问道:“你可还记得当年那个萧灵儿?”

“哪个萧灵儿?”

老太监一脸迷茫,完全跟不上刘坤的思维跳跃。

但紧跟着,也像是一下子反应了过来,不可思议道:“陛下是在怀疑那赵元?”

“不,不可能,当年一路向西直至景国都没有寻到,世上哪儿有这么巧合的……?”

“查,立刻秘密去查!”

刘坤霍然起身,紧紧攥着手里的信函,表情复杂道:“不管是与不是,都不要惊动他们!”

“喏!”老太监一脸肃然。

当年之事,陛下一直心存愧疚,但为了大乾江山他又不得不那么做。

不过那赵元怎么可能会是镇国侯爷的后人?

这也太扯了!

毕竟当年调动成千上万的斥候,也不曾追查到侯爷妻儿的蛛丝马迹。

何况那时新朝初立,内寇外敌四处流窜,带着幼子逃亡的萧灵儿发生不测的概率极大。

老太监内心五味杂陈,但也像是由此想起了什么,小声嘀咕道:“陛,陛下?那之前璟仪公主遇刺一事,还要不要继续追查?”

“自然要查!”

刘坤目光灼灼,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瞬间散发开来:“继续暗中跟进查实,看看到底是不是太子的手笔,若真是他……!”

老太监顿时屏息低头,一动不敢动地静待着下文。

“若真是他,也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我倒要看看朕的这个好儿子,到底在和八方景那个老东西一起干些什么,那永宁偏僻之处……。”

随着刘坤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