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60章 意外之喜

第560章 意外之喜

在绝大多数时候,贵族阶级押注储君,都如同一场真正的专业赌局一样——需要做许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概率最高的结果。/1′1.k′a?n¨s,h!u¨.*c¨o′m~

比如,太祖高皇帝时期,朝堂内外一致认可并坚持扶保孝惠皇帝,本质并非是‘我想让他当储君’;

而是:我认为他最有机会最储君,所以我才坚定地支持他。

因为孝惠皇帝是嫡长,有高后吕雉为其托底,还有汉家开国过程中,功勋卓著的吕氏外戚作为孝惠皇帝的靠山。

在当时的朝臣百官、功侯贵戚的评估当中,孝惠皇帝为储,是对太祖高皇帝刘邦而言,最有利于宗庙、社稷稳定的选择。

反观赵隐王刘如意,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低概率、高风险的选择。

还有太宗小文皇帝年间,朝堂内外也同样是在评估过后,得出‘皇长子刘启为储概率更大’的结论。

而以上两次——分别认定孝惠皇帝和孝景皇帝,为获立为储概率最大的评估当中,最核心的评估标准,便是嫡长子继承制的那句总结归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如果没有嫡长子继承制,没有这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那太祖高皇帝年间,不单会有人错误的认为赵隐王刘如意机会更大——甚至可能有人押注齐悼惠王刘肥!

在太宗皇帝年间,不止会有人认定梁怀王刘揖,才是太宗皇帝的最终选择——甚至可能有人,押宝梁孝王刘武,乃至历史上毫无存在感的代孝王刘参!

类似的事,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其实是先帝年间,朝堂内外对先帝子嗣的押注态度。

——在太宗皇帝驾崩、先孝景皇帝即位之后,朝堂内外首先是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先帝皇长子:刘荣身上。

因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先帝无嫡子,且不可能有嫡子,所以作为庶长子的刘荣,天然就成了概率最大的储君备选。

但是,一个意外的小插曲,让刘荣的‘行情’产生了变数。

馆陶公主刘嫖,向刘荣的生母、彼时的栗姬求情被拒,刘荣自此失去——至少是理论上失去东宫太后的支持。

这让原本八九不离十的赌局结果,出现了一个极为关键性的转折和变数。

时至今日,朝堂内外都还在讨论:当年,窦老太后之所以会‘突发奇想’,生出让梁孝王刘武为储君皇太弟,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就是因为栗姬拒绝馆陶主刘嫖的联姻建议。

如果栗姬没有拒绝刘嫖,堂邑侯家族成功和当今刘荣联姻,东宫窦老太后达成心愿,那便不可能让窦老太后,再生出储君皇太弟的奇怪念头。·优,品,小`说?徃· +哽·新_醉/全¨

在窦老太后心满意足的,将自己的宝贝外孙陈阿娇,嫁给汉家未来的太子过后,就不可能再节外生枝。

恰恰是这一心愿没能得到满足,才让窦老太后恼怒间,报复性的生出了储君皇太弟之年。

彼时,窦老太后的大致心里活动,或许便是:你刘荣不娶我的宝贝阿娇,还想当太子?

哼!

那我就让你看看,在储君册立这个问题上,我这个东宫太后,究竟拥有怎样的绝对话语权!

时至今日,这一切都已如同云烟,早已消散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

但朝堂内外,但凡当时就已经在朝中的官员,以及绝大多数勋贵,都因为当年的事,而对如今的栗太后颇有微词。

——整什么花活儿啊!

——差点就让结局已定的赌局产生变故,害得我们差点猜错人、押错宝!

而且,朝堂内外功侯百官、功侯贵戚,之所以有这种微词,几乎完全无关乎当今刘荣。

而是作为贵族阶级,单纯的对曾经,险些威胁自身家族的、‘灵机一动’的蠢人,所生出的原始怨念。

这一层怨念,暂时还影响不了什么。

毕竟这怨念不针对刘荣,便不影响刘荣执掌朝政;

而在窦老太后尚在的当下,栗太后也根本没有执掌大权的可能。

但在未来,在窦老太后宫车晏驾,栗太后试图掌权,并试图做点什么的时候,这怨念便会让整个朝堂内外,都产生一种无意识的本能抗拒。

——对于储君的押注,是一个又一个轮回。

上一个轮回,栗太后节外生枝,差点害的许多贵族阶级,如历史上那般押错宝、站错队,从而葬送整个家族的政治生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