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55章 东宫,毕竟不是真皇帝

第555章 东宫,毕竟不是真皇帝

按照窦老太后的认知体系,这天底下最大的事儿,既不是汉家宗庙社稷稳定,也不是汉家的国家利益。·微-趣/暁*说?网_ .首,发¢

而是‘太宗皇帝遗德’六个大字。

这也很好理解。

——窦老太后,之所以是孝景窦太后,以及当今刘荣一朝的太皇太后,其法理地位的根源,是其‘太宗皇帝正宫皇后’的身份。

对窦老太后而言,这一身份的重要性,甚至比‘先孝景皇帝生母’的身份都更高一些!

于是,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窦老太后之所以是先帝朝的太后、当今刘荣朝的太皇太后,是因为她是太宗皇帝的正妻。

那么,为了维护自己的法理基础,窦老太后天然就要维护太宗皇帝——哪怕太宗皇帝早已殡天,汉家的皇位,也已经传到了太宗皇帝的孙辈。

或者换种方式来说:窦老太后哪怕是为了自己,也必须维护太宗皇帝,确保太宗皇帝的‘遗德’不收任何损害。

太宗皇帝遗德无损,始终都是那个在世圣人,窦老太后才能凭借‘在世圣人之妻’的身份,维持自己太皇太后的权威。

而在窦老太后的认知体系,或者说是立场排序中,与‘太宗皇帝遗德’并列的国家稳定,其实也还是和前者离不开关系。

——太宗皇帝遗德,是窦老太后在维护亡夫的生前身后名,从而间接维护自己的法理地位。

而维护汉家宗庙、社稷的安稳,则是窦老太后通过自己的作为,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如今的权势、地位。

简而言之就是:维护太宗皇帝,就是窦老太后在维护自己。

而维护国家稳定,则是窦老太后通过证明自己,来反向维护太宗皇帝,不去丢太宗皇帝的脸。

二者相辅相成,殊途同归。

明白了这一点,其实就不难发现:对于窦老太后而言,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汉家的现在和未来。

而是窦老太后自己。

无论是维护太宗皇帝的遗德,还是力所能及的维护汉家宗庙社稷的安稳,实际上,窦老太后的目的都是维护自身地位。

再往下看。

在窦老太后心中,并列第一的太宗皇帝遗德、宗庙社稷稳定两项之后,排在第二档的,是窦老太后的个人利益,以及背后的窦氏外戚一族的利益。

前者不必赘述——自然是包括但不限于窦老太后自己的政治利益,个人名望,以及权利、财富在内的实质性利益。

后者,则是通过为窦氏谋取利益,或维护窦氏的利益,来间接扶持这个能做自己臂膀的家族。,零·点+看_书/ ¨首?发′

最终的目的,还是帮助自己巩固地位,巩固权势。

最后,排在最后的,才是汉家的国家利益。

甚至就连这排在最后的国家利益,也同样是因为窦老太后,有一定程度的‘野心’。

当然不是颠覆汉家的野心;

而是青史留名,为汉‘贤后’,从而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并为自己,以及窦氏进一步谋取利益的野心。

搞明白这些,先孝景皇帝刘启、当朝窦老太后,以及当今刘荣这祖孙三人的不同,也就是一目了然得了。

——先孝景皇帝刘启,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惊才绝艳,千年不出的圣君雄主,却也有着相当成熟,且必然达到合格线的政治手腕;

所以,先孝景皇帝刘启,会把国家的稳定放在第一位,以此来保证自己不成为‘祸乱宗庙社稷’的昏君、庸主。

说白了就是提高下限。

至于追求上限,也就是为国家谋取利益,则被先帝放在了第二档,与先帝自己的个人利益并列。

原因正如上文所言——人贵有自知之明。

先帝知道自己不是惊才绝艳,千年不出的圣君雄主。

尤其是在年过三十才即位,知道自己很难在有生之年,为汉家做出太过于卓绝的贡献、成绩的前提下,先帝将‘稳’作为了第一要务,将进去则放在了次要地位,主打一个‘稳中求进’。

至于激进的《削藩策》,以及《削藩策》所引发的吴楚七国之乱,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是为了长久的稳定,而不得不采取一时的激进策略。

在吴楚之乱平定之后,无论是原本的历史时间线,还是刘荣所身处的这个位面,先帝的诸般举动,都是以求稳为主的。

至于个人利益——这也是一个非常说道的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