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梁王,也是藩
“率兵东进,出了函谷,大将军务必要谨慎!”
“出函谷、渡大河、过洛阳,赶赴荥阳敖仓这一路上,很可能会有吴楚奸贼的兵马侵扰,甚至是埋伏!”
“大将军当步步为营,徐徐进之!”
待殿内百官贵戚退去,天子启便带着周亚夫、窦婴、晁错三人回到了后殿。
刚坐下身,天子启开口第一句话,便惹得周亚夫、窦婴二人面色一紧!
便是跟在最后的晁错,听闻天子启说‘函谷关外可能有贼军设伏’,都免不得一阵面色变幻。
作为天下第一雄关,享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美誉的函谷关,除了关隘本身设在山涧入口处,至多只能容纳几十人并排行走之外,还有一个使进攻方望而兴叹的重点。
——关口外不过三五十步,便是大河,作为函谷关的‘护城河’!
自东而来,渡过大河,抬头便是函谷关!
三五十步的距离,别说是弓弩,便是徒手扔出的矛、戈乃至石块,都已然是在射程范围之内。
反过来,关中的军队东出函谷,再渡过大河,沿经洛阳所在的河东郡,抵达河东郡和梁国的交界处,才能抵达荥阳敖仓。
换而言之:从函谷关到洛阳武库、荥阳敖仓这一路,都还在梁都睢阳以西……
“吴楚贼军的兵锋,难道已经过了梁都睢阳?”
那么,问题来了。
“其二:在必要时,分兵至多五万,自西城门入睢阳,支援梁王。”
“尚不至如此地步。”
而朝堂目前征召的四十万大军,单是肩负驻守荥阳敖仓、为梁王后援之使命的大将军窦婴,就要带走二十万!
剩下的二十万,周亚夫也还得和郦寄、栾布、公子刘非三人对半分;
这意味着什么,窦婴显然很清楚。
不等周亚夫想明白这一点,天子启便继续对大将军窦婴做起了交代。
这是不是说明吴楚叛军的控制范围,已经越过了梁都睢阳,扩散到了荥阳敖仓,甚至是洛阳一代?
这个问题,很关键。
“——眼下,睢阳面对的,是吴楚叛军四十万主力,已然是以寡敌众,只勉强据城而守。”
天子启显然也明白这一点,见周亚夫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便深吸一口气,强挤出一抹生硬的笑容,对周亚夫含笑一摇头。
到底是军人出身,还是周亚夫更快反应了过来,从天子启这番交代中,迅速提炼出了重点。
而断敌粮道,以乱其军心,再谨慎应对叛军可能的‘孤注一掷’,静待其自然溃散的思路,是周亚夫老早就和天子启交过底的主体方略。
就十万兵力,和睢阳城的十万守军互为犄角,对抗刘濞的四十来万叛军主力,已经是有些兵行险着了。
叛军出现在函谷关外,哪怕只是三五人,甚至哪怕只是一人,都足以说明函谷关以东的整个关东,都已经脱离了长安朝堂的掌控。
敖仓作为天下之重,有河东郡兵五万驻守,又有窦婴即将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去驻扎,自然是固若金汤。
尤其是对周亚夫而言,这个问题,几乎决定着周亚夫接下来的整个平叛思路。
“太尉不用担心自己的谋划,会因为敖仓出问题而被打乱。”
听闻此言,周亚夫这才稍安下心来,却也莫名有些疑惑了起来。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荥阳敖仓出了问题,让叛军可以就食敖仓,不再需要后方运送粮草,那周亚夫的筹谋就要尽数推倒重来。
天子启郑重一语,窦婴只陡然直起身,再沉沉一拱手。
想到这里,周亚夫下意识侧过头,看了眼窦婴和晁错——主要是晁错。
这已经隐隐超出了关中的合理动员潜力,已经可能轻微影响到明年的春耕了。
再征,恐怕就要严重影响来年的春耕,甚至直接就会让关中在明年,从对外输出粮食的‘天下粮仓’,转变为需要从巴蜀、汉中,乃至关东输入粮食的粮食紧缺地。
考虑到晁错再怎么说,也终归是当朝九卿之首的内史,又是《削藩策》的推动者、这场吴楚之乱的始作俑者,便也没再多想,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至于原因,正如周亚夫方才所言:此战,周亚夫并不打算和刘濞的叛军主力硬碰硬。
再去正面碰撞,实乃不智。
“绝不可让叛军威胁到荥阳敖仓、洛阳武库——尤其不可让叛军,将哪怕一兵一卒,送到函谷关下!”
荥阳敖仓、洛阳武库,都是可以极大提振叛军士气,又能给叛军带来极大现实利益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