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这个时候,嫁人是一种难逃的处境。
顾迢心中清楚,可她能够不卑不亢地适应环境,调整状态,力求达到让自己舒适的程度。
而顾瑶呢,是那种一旦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失去管理控制能力。所有不美好的东西,她都不屑于再留一层遮羞布,干脆利落地撕扯下来。
对赵家,顾瑶就是这样的。
不知何时,顾瑶眼睛里蓄满泪水,她抓住姐姐的手,贴在自己脸颊上。
小时候,她曾无数次枕着这只手在夏夜入睡。
她怎么会忘记呢?
上辈子,她到底是被猪油蒙了心,竟然会对姐姐下毒手,就为了嫁给一个男人。
“有些事,你无需再提,我对你是什么情谊,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瑶瑶,我总是盼着你能好的。原先想着赵家能供出赵臻这个书生来,也该是个明事理的。可今日你婆母闹到孙府来,当众叫你出丑,这件事,赵家人不可能不清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顾迢慢条斯理地给顾迢掰扯其中的道理。
赵家之所以让杨氏带着两个孙儿来闹,只怕就是想要给顾瑶扣帽子,找借口休了顾瑶。
那边赵臻半年多没有回家,说不定在灵宝镇都要再纳妾生子了。
人家是千金小姐,她的妹子倒成下堂农妇了,需要这样被挤兑着和离。
何必遭受这些气呢?又不是养活不了自己!
放从前,顾迢压根不会这样想,她只想着婚姻这条小船不容易,能撑多远撑多远。
这也是许多女人的想法。
可女人,就是被环境规训的太过善良,太能忍让。
范夫子教大丫读书,徐氏有一回说,小丫头读那么多书做什么,日后会洗衣做饭,纺线织布,自有男人愿意娶她。
徐令听罢,当时就恼道:“我徐令的闺女、妹子,还要学会这些求男人娶她们么?”
“她有手有脚,会读书懂道理,做什么不成?安安圆圆大丫,你们都给我记住,你们洗衣做饭是为自己学的,可不是为了日后嫁出去讨好夫君婆母的,人敬你一丈你敬人一尺,这才是相处之道。”
“就算嫁人了,天天受气何苦呢,该和离就得离!天底下两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还少吗?”
“还上赶着求他们?惯的!”
徐令一番话,算是定了徐家那几个没出嫁的小姑娘。
徐安从此更加认真读书,徐圆圆做纺织刺绣也更加认真,只不过从前总念叨着嫁个好人家,现在变成了开个大染坊。
徐令的话,太过荒诞不经,徐氏也骂他惯坏家中女孩。
可顾迢看见妹妹过的如此不快,心中也开始理解徐令的话了。
过得这么不痛快,难道还要上赶着巴结赵家吗?
顾瑶还年轻,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年轻貌美,就是赵家嫌弃她不能生这点,她也已经有了俩儿子啊。
要是与赵臻和离,顾瑶完全能过好日子。
出于某种后备打算,顾迢还把她那俩娃给暂时接到身边,没有还给杨氏。
孩子还小,离赵家人远一些,说不定歹竹出好笋,就算出不来什么好笋,也能给顾瑶养老送终。
左右不过添两双筷子,能是什么难事吗?
两姐妹彻底把话说开,再无芥蒂。顾迢对顾瑶说了自己的想法,劝她和离。
顾瑶也立马道:“早有打算,就当我被狗咬了一口,以后我与赵家再无关系!”
听说顾迢把孩子接过来,顾瑶却有些犹豫。
她天生不喜欢孩子,上辈子还以为是因为孩子爹的问题,才对孩子没有半年耐心,可这辈子给赵臻生,生的时候二人还算浓情蜜意,她还是不喜欢孩子。
看来她天生就是薄情寡恩的命,跟孩子无缘。
“我虽然不喜他们,可杨氏却把他们当成命根子,要是把他们带走,只怕赵家人不愿意吧?”
毕竟和赵家还在一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