鞅开始确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度,要到第五等的“大夫”爵位才有穿丝绸的资格。
别看只是二十等之中的第五等,事实上大秦如今实打实以战功获得“大夫”爵位的,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人左右。
第十等的“左庶长”,就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大将了,比如当年初出茅庐的白起。
扶苏又和张贾聊了一会,主动切换了话题。
“你的年纪,之前应该是齐国人。对大秦这些年的统治,你有什么想法?”
张贾闻言,顿时有些警惕。
“您该不会是旧六国贵族的后代,想要造反吧?”
扶苏忍不住笑了。
“我这一口关中口音,你听不出来?”
张贾嘿嘿一笑,露出一丝商人特有的狡黠。
“要不是您的关中口音加上仪表堂堂,小的又怎么会请您前来后院呢?”
顿了顿,张贾又正色道:
“不瞒您说,刚被大秦征服,哦不,刚成为大秦子民那几年,日子是真难过啊。”
“大秦不是那个什么法家思想么,重农抑商,咱们商贾本来就是四等人,日子太难熬了。”
“虽然也分了一点田地,但咱世世代代卖布的,从来都是伺候人,哪伺候过庄稼啊。”
“唉,那几年,说句大不敬的话,真有人造反,咱们多半都得加入一下。”
扶苏闻言并未动怒,反而陷入深思。
张贾说的显然并非谎话。
这其实是大秦法家制度,和旧六国时代制度的一种碰撞。
对老秦人来说,商鞅变法都一百年了,大家早就习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可对六国人而言,直到国家被大秦吞并灭亡之后,“商鞅变法”这件事情才真正地在他们生活中发生。
张贾的过去,就是这种碰撞所导致的不适应。
扶苏道:
“那后来呢?”
张贾笑了笑,道:
“后来,就是前几年,七八年还是十年来着?”
“总之那一年啊,突然有个传言,说什么咸阳城出现了神迹,什么能让皇帝陛下通晓过去现在未来?”
扶苏闻言笑了笑,心知张贾说的必然是金幕。
张贾继续道:
“总之,神迹出现之后,大秦就渐渐放开对咱们商人的限制了。”
“两年前那位新郡守上任,更是全面鼓励咱们发展经济,小的还有幸作为代表,一起被郡守接见了呢。”
“您别看郡守大人那么大的官,说话和颜悦色的,还说什么希望我们这些商贾能为大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说到这里,张贾也是不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起来。
“您想,士农工商,商贾从来都是四等人啊!”
“郡守大人那么大的官,竟然把整个郡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些商贾身上,嗨,这之前就是我张贾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啊。”
“总之呢,现在咱们这些商人啊,那是个顶个的爱戴大秦。”
“谁要是敢造大秦的反,我张贾不是跟您开玩笑,我第一个就跟他拼了!”
扶苏看着一脸激动的张贾,忍不住又笑了起来,拍了拍张贾的肩膀。
“好,好好干。”
张贾非常热情,将扶苏送出了布店,临走前还不忘在扶苏手里硬塞了一匹丝绸。
“今后您常来,本店所有丝绸给您按照八成价格算!”
扶苏毕竟没经历过这种人情世故,无奈之下拿着这匹布,朝着马车走去。
走到马车面前,扶苏突然站住脚步,又转向了另外一家粮店。
一个时辰后,扶苏重新回到马车里。
秦始皇坐在车厢之中,看了一眼扶苏手里的布匹,笑道:
“如何?”
扶苏如此这般,将整件事情和秦始皇说了一通。
秦始皇仔细地听着,也不打断。
扶苏最后做出总结。
“父皇,儿臣觉得这些临淄的商人们确实是吃到了大秦经济发展的红利。”
“不对,应该说是整个……呃,上下游产业都吃到了红利。”
扶苏用了一个从《工业革命》之中学到的新词,继续总结道: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之中的,嗯,就业人口以及他们的家属,至少占据了临淄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