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南明:重生朱由崧 > 第388章 汉中之战(4)

第388章 汉中之战(4)

李定国率领4000人翻过走马岭,先是夺下略阳,后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下了沔县。

在取得胜利之后,他们丝毫没有停歇,迅速行动起来,抢占沔县数个至关重要的军事据点。

然后把兵力布置在沔县天荡山、鸡公山和定军山这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段,这样就等于牢牢地掌控着整个地区的战略要冲。

紧接着,李定国下令将县衙库房中的所有物资统统集中起来,全部一并带走。

那些无法携带走的物资,则毫不留情地被就地焚毁,以免落入敌人之手。

与此同时,位于沔县汉水旧洲铺码头的船只也未能幸免,全部被付之一炬。

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空,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这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要知道,汉水自古以来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连接陕、甘、川、豫、鄂五省的水运要道。

而汉江上游的货物则以南郑作为汇聚的核心枢纽,这里设立有上水渡、下水渡、老古渡以及龙岗渡等四个繁忙的渡口。

每到一年一度的汛期来临之时,宽阔的江面上便会出现舟楫穿梭往来的热闹景象。

一艘艘满载着各种珍贵物资的船只,乘风破浪,顺流而下。其中不仅有着黑木耳、各类珍稀药材、质地优良的皮张、桐油、生漆、竹木,还有着颗粒饱满的稻麦杂粮等等。

通过汉水各个水运码头,将货物源源不断的运往安康、老河口、汉口等地,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位于沔县的汉水旧洲铺码头,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它的南北两侧分别是定军山和高耸入云的天荡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而东边便是当年诸葛亮精心打造木牛流马、屯垦养兵的神奇之地——黄沙驿。

此外,旧洲铺码头向南通过汉水南源的玉带河,可以抵达宁羌州的猪尾关。

这条航道对于清军来说,是转运物资的关键通道,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明军占领沔县后,就等于成功截断了驻防在宁羌州阳平关的清军物资补给线。

这一举措必然宛如一颗巨大的石块猛然投入平静的湖面之中,瞬间激起层层汹涌澎湃的涟漪,进而引发一连串错综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战略格局变化。

在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局面,李定国展现出了他军事上的果敢决断力。

他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舍弃了直接攻打褒城这个看似诱人却实则充满陷阱的目标,转而采取了一种更为明智和巧妙的策略。

若仅凭着区区四千经过长途奔袭前来偷袭的人马,妄图去强攻占汉中首府褒城,简直就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之举。

李定国下令将所有物资全部集中起来,精心挑选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要害地段作为驻军之地。

在这里安营扎寨后,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有效地抵御来自敌军可能发起的猛烈进攻。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牢牢把控住清军至关重要的粮道运输线,使其陷入粮草短缺的困境。

与此同时,沔县还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接应点,可以里应外合,接应被阻挡在宁羌阳平关外的己方大部队。

~~~~~

清军全然不知此次突袭略阳与沔县的明军乃是由李定国亲自统率指挥。

然而,无论是镇守褒城的张勇,亦或是驻守在宁羌阳平关的王进宝,皆敏锐地察觉到了事态已然发展到极其严重的地步。

要知道,从沔县至汉中的首县褒城,其间距离不过区区几十里而已。

倘若放任这支出其不意的明军在汉中境内肆意妄为、兴风作浪,并与金牛道上的明军大部队遥相呼应,那么对于正在宁羌州坚守阳平关的傅勒赫以及王进宝等人而言,无疑将会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张勇深知情况紧急,容不得有半分迟疑与懈怠。于是乎,他当机立断,迅速集结起八千人马,亲自统领着这支军队马不停蹄地朝着沔县疾驰而去,企图截击李定国所率领的那支明军部队。

待到张勇率部抵达沔县之时,眼前所见之景却令他不禁眉头紧蹙。

这支明军并未如他所预料那般集中兵力攻打宁羌州或是褒城,而是兵分数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沔县内诸多至关重要的军事据点。

如此一来,反倒让张勇感到颇为棘手。

毕竟,倘若李定国不曾分散兵力,凭借他手头现有的兵力优势,本可一鼓作气将这支明军彻底击溃。

但如今面对明军这种化整为零的战术部署,想要轻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