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专辑试听会(十五)
张浩在经过之前一个小时交流以及在不断的诉说后,他早已经放开了自我,现在显得十分的放松。
“想清楚这些之后,我明白自己当时害怕的是面对大众,后来又看到了王博每天那么忙碌的赶着通稿,活动和节目,压力是那么的大,而且还不能出错。”
“同时那时的我安于现状,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也看到了行业当中的一些乱象,所以我踌躇不前。”
“当时的我一直觉得我自己可能做不到王博那样,还有我一直在找借口说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够,所以当时的我一直以这个理由为借口,退缩了。”
“而正是王博带我去《歌手》之行,几次的意外让我再次登上了舞台,那种在舞台上久违的战栗感再一次唤醒了我,让我再次燃起了冲动。”
“我是渴望着那样的舞台的,我也是第一次正面了自己的渴望,真正的认清到了自己。”
“随后我就感觉之前,我觉得做不到的其实都是自己的借口,那些确实是我现在一个人做不到的没错,但我却没有想过别人是怎么做到的。”
“后来我还特地问过王博他是怎么做的,他告诉我,他一开始也做不到,是团队的帮忙以及在逐渐的熟练和学习后,人是会开始成长的。”
“后来我想了想我自己这一年来的经历,一下子醒悟了过来,我发现过去的自己好像是钻进了牛角尖里。而且人们最大的恐惧是未知,所以很难突破舒适圈。”
“以前我觉得自己应该像王博一样有更好的唱功,有更好的技巧以及让我有了更好的自信之后,我才能登上舞台。可是越是这样的准备,我越是和王博对比,我看到王博越来越厉害,我发现他要忙的事情越来越多,日程越来越多,比以前还要忙,还要累时。我发现我自己一个人越努力却越跟不上。”
“其实王博也是在不断的进步的,我们两个都在进步,可是我没有拿过去他出道时候来比,而是以他现在的成就来比,更别说他还有实践和团队了,我陷入到了一个怪圈。”
“我后来跳出这个牛角尖之后,我才意识到做人不应该只和别人比,应该也要和自己比,不能迷失了自我。而且每个人也只能成为自己,而不是别人。”
“等我再回首一年前的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将过去的自己不知道甩了多远,这时我充满了自信。”
此刻张浩说完这句之后满面笑容且自信的看着对面的六位负责人。
“也正是如此,后来我再回顾我之前的人生经历,写下了《我不知道》和《男孩》两首歌。
《我不知道》现在已经成为王博第二张专辑的主打歌之一,而另一首《男孩》也成为了我这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歌。”
“下面我想向几位演唱这首《男孩》。”说话间张浩干脆利索的拿过麦克风来到玻璃门后的录音棚里。
对于张浩这不加请示且干脆利索的行动,在场的负责人也都有些面面相觑。
因为之前的张浩太过沉默和含蓄,让他们所有人都觉得张浩只是内向,而随着聊天熟悉以后,他们了解到张浩的音乐素养是真的不错。
任蕊看到了张浩对这张专辑有很整体有很清晰概念的设计,觉得他很有才华。张浩的每一首歌的作曲,她看完之后都觉得很棒,整个专辑练册也做的很漂亮。
在之前许多的问答当中,虽然张浩的反应过于被动,但每一次的回答都能够让周卓感到满意并且让他感觉到真诚,他觉得是很不容易的。
而随着张浩演出之后,在一次又一次的聊天和问答之后,等到张浩开始和大家熟悉了一些之后,王泉才发现张浩其实不是内向,而是有些过于慢热了。
而此时他们觉得张浩可能是感觉和大家已经熟悉了,所以变得主动了起来,在场的几位负责人觉得张浩这样的行为和举动有那么一点意思。
不过此刻他们的重点不是在这些事情上面,而是都将概念册翻到了最后一页,都在期待着这首《男孩》。
而最后这两页概念稿,左边一页是曲,右边则是词,在空白的右下角,最后留下了一张黑白的夜景照片。
而这张夜景照片正是当初张浩与田丹琳,庄明一起盛海深夜里等车的照片。
砰——
当大家看着这张照片或者词曲正入神的时候,张浩迅猛的打开琴盖的声音一下子惊醒了正在查看概念稿的八人。
此时当众人抬头看向玻璃门后的录音棚时,发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