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莺莺传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

不能逃的。

之前赵家已经把糯米泡着有半日多了,正好拿来包粽子。赵莺莺没有做过这个活计,一开始并不着急上手,而是仔细观察王氏和方婆子的动作。她发现方婆子的动作要比王氏利索的多。

虽然之前并不知道方婆子和王氏那一个包粽子厉害一些,这时候她也直觉一样认为方婆子包的更好,于是凑到方婆子身边去仔细看。

王氏见了便点头道:“你奶的粽子确实包的好,整条巷子都没有比你奶的粽子更齐整好看的了,你多向你奶学。”

对比王氏和方婆子包粽子,赵莺莺很快发现不同,方婆子往粽叶里面放江米和馅料的时候是唯恐不紧实,一个劲地用筷子把米粒和馅料扎紧。赵莺莺很聪明,立刻想象到出锅的粽子——如果包的不紧,那不是和米饭差不多了。

因此立刻知道粽子的要诀就是要扎的紧。

不过知道归知道,真的上手去做的时候才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是使用蛮力的话,速度慢,而且做久了之后就手酸。特别是赵莺莺这样的小孩子,力气本来就不大,那就更吃力了。

不过她手很巧人也聪明,前面做的很难,但是很快就掌握了诀窍。就算比不上大人,看起来却比之前强得多,很是有模有样。

王氏看了就赞:“莺姐儿聪明,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和你外婆学这些,从来都是一遍两遍地教。当时就算学会了,等到第二年端午又全忘了。非得等这样来个四五年,然后才记得牢牢的,再不忘。”

正说话间,外面有傍晚吃完饭无事做四处走动散步的街坊站在门口道:“嗳,赵三嫂在包粽子呐!”

如果没有之前张家那种情况,平常家里有人的时候,赵家是不关院门的。这时候院门开着,外头人自然能看见赵家一家老小都坐在院子里包粽子。

王氏笑着招呼:“正是了,四嫂!我家各种馅料都用上,到时候各家都送喜欢的!”

那妇人笑了一声:“那感情好!”

说着踱步进来,看到除了米桶里是湿漉漉的泡过水的糯米。然后就是一个个的瓦盆里有各种馅料,豆沙、火腿、腊肉、蛋黄......正像王氏说的,各种馅料都有。

又看那一篮子的粽叶,知道赵家恐怕要包不少粽子。于是赞道:“赵三嫂家里越发体面了,那行!我就只等着端午时节吃赵三嫂家的粽子。”

这位街坊的话并不是凭空来的,虽然端午节算是和元宵、中秋、元日齐名的大节日,几乎是人人都要过的。但是既然过年都有人过不起,端午节有人过不成,或者要寒酸节俭地过,那也是不稀奇的。

太平巷子这种有贫有富,鱼龙混杂的地方更能看出这种差别。像赵家的邻居王婆子家就是第一等的人家,人家过节和那些官家人、大商户没什么两样。各种节礼讲究的很!

赵家没有那等力量,不过也算是不错的了,算是王婆子下之下的那一等。至于比赵家差的,也是太平巷子人数最多的一等,他们也会包粽子,也会置办端午节过节东西。只不过江米不过几斤十来斤,馅料也大多俭省着来。

可别小看这种小处,往往就是这种小处能看出一户人家的丰俭。

不过这种人家也算是不错了,那种称几斤江米,包几个江米白粽过节,甚至于不过节的人家也好多着呢!

这时候粽子也不仅仅是粽子了,还是一户人家兴旺发达的象征。带着这种愉快,赵家人全家一齐动手,二十斤的江米晚上就包完了。放到第二天早上就拿到大锅里一起煮起来。

王氏一边把一串串的粽子捞起来,一边教导女儿:“这粽子包好了就快些下锅煮,煮熟了之后能存放好久呢!吃的时候就重新煮热就是了,就这一点好,格外方便!”

确实是方便,之后两天,直到端午节之前的日子,家里的早饭都是拿粽子对付的。反正口味多,家里一时之间吃不腻。

不过相比较口味多种多样的粽子,赵莺莺最喜欢的反而是什么都不加的白粽,或者只简单放了红豆或绿豆的那一种。然后拿这些口味朴素的粽子,或者蘸白糖,或者蘸酱油,一个甜口一个咸口,她觉得都很好。

到了端午节那一日,过节并不能休息,反而更加忙碌了。一早上家里的孩子就被四处差遣,按照亲疏远近地给各处送粽子和节礼。

王婆子家的节礼有很多讲究,赵家就没有了。最普通的街坊邻里就只有两个粽子。稍微近一点的多给两个,熟悉的人家则是添上一包绿豆糕。至于小三巷王家河赵贵赵福那边则更厚,一串粽子、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