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空间里的粮食来走捷径。
所以她选择了两种非常好的青饲料,紫花苜蓿和细绿萍。早些天就在西河边分给她家的那片林子里撒了这两种牧草的籽,昨天已经去查看过了,都已经发芽冒头了,相信过段时间就可以开始采摘收割了。
紫花苜蓿是豆科类牧草,有牧草中的“蛋白之王”的称号,蛋白质含量非常高,在嫩苗期的时候不仅猪喜欢吃,人也可以吃,采下嫩芽,用热水汆烫过后凉拌或者作馅料都可以。而且牛、羊、鸭、鹅也都可以吃。
等到它开花腊熟期以后还可以收割晾干磨粉,是冬天很好的青饲料。
绿细萍则是七十年代才从国外引进来的一种牧草,优点就是耐寒、耐旱、耐盐碱,高产量、生长快。一般一亩地的细绿萍一昼夜就可以增殖三四百千克,一个生长周期也就是三四个月就可以养活二十头猪。
此时被江明月提前拿出来了,乡下人们也不会有这些见识,只会当这是另一种之前没有发现的植物,如果上面派人来学习考察,到时候就推脱说在河边发现的也就行了,反正到时候全村的荒地山坡都会长满了这个,也没办法追究这东西到底哪里来的了。
有了这两样都是成长周期长,可以反复收割采摘多次的青饲料,比苦麻菜什么的利用率更高。
再加上她到时候去市里贝类采摘加工厂那里买些贝壳来磨粉给猪和鸡补充钙质,相信她的猪和鸡一定会比其他人养的都好。
家里人一听这个计划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还称赞道“这有文化的人就是知道的多,妈进城这些趟真值了,不仅给人治病挣钱,还学来了知识,看来孩子们是一定要读书的啊。”
“要不怎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呢,这知识啊,就是能够致富的!”
大家齐齐笑起来。
既然商定了接下来的计划,那么大家就开始行动起来了。
吴栓柱和吴金柱在下工之后选了靠近西河的一块山地开荒,预备种更多的紫苜蓿和细绿萍出来,江明月则去市里的贝类加工厂买来了一麻袋一麻袋的扇贝壳和珍珠贝贝壳。
这东西平时也会卖给外地饲料厂加工成饲料,不过价格便宜的不行,一麻袋才一毛钱,饲料厂磨成粉也是按百斤才起卖。
江明月只送出去一包烟就拿到了购买的资格,轻轻松松就买回了十大袋子的贝壳,全都用小火车托运了回来,准备上碾子碾碎了做成贝壳粉当饲料。
要不是买饲料也要票,她还真的想买点饲料回来,可惜以后要让大家都跟着养,饲料可是供应不起的,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
此时大队里的春耕也开始了,最先被提上日程的就是给冬小麦浇水,然后就是高粱、谷子、棉花、玉米、豆子等的种植。
在这期间,江明月又激活降雨符下了两次雨,让春耕得以顺利进行。一个月的忙碌后,社员们全都累脱了一层皮,但是大地却也在不久之后就冒出了一层新绿,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