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的整地准备。
像陕北这种地理环境,连牛都用不了,只能依靠人力来整地,这可是个辛苦活,秦浩他们这一个月在地里就是干的这个。
没有人质疑秦浩为什么不留下来干活,毕竟买种子跟农具是要花钱的,而且还是一大笔钱,除了秦浩,没人能拿得出来。
转过天,天刚蒙蒙亮,秦浩就搭着村里去送货的驴车去县城了,这样就不用在县里过夜,可以省下一笔钱,当然,秦浩也没有白让赶车的师傅帮忙,给了他半包牡丹牌香烟。
毛驴晃晃悠悠一直到十点钟左右才赶到县城,秦浩跟赶车师傅约定好汇合时间,就往县里的供销社赶去。
六十年代的供销社,跟后来的超市差不多,包罗万象,基本什么都有得卖,当然,各个地区不一样,还是有区别的,像京城的供销社的商品就远比陕北小县城的品类更多。
当然,最大的不同在于服务态度,供销社不管在哪里都是好单位,工作体面、福利待遇好,能够进去的都是有后台的。
何况这年头,大家都是老百姓,谁服务谁啊?
秦浩刚走进供销社大门,就见供销社里一位大妈用不耐烦的语气说道。
“嘿,你这问东问西,到底买不买?不买一边去,后面有的是人排队。”
被怼的顾客还得陪着小心,赶紧结账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