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主要看你们的意思。”
“如果你们不愿意的话,我们会分成两个互相隔绝的小组,分别开发出一款属于你们的突击炮,并且可以签订严格的保密合同,不会将各自的技术指标透露给另外一个小组,你们意下如何?”
---这个世界可还没有水柜,自然大家就采用了这边的‘突击炮’的说法,意思就是用来突击的火炮。
在座的各位技术人员立刻低声商议了起来,最后得出的结论自然是这个办法很可行了,他们很快就回答:“殿下,这个办法从原则上来说,确实能够很好地解决办法,不过我们需要征求国内的同意。”
“当然了。”萧致远耸了耸肩:“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最后请示国内的结果,也自然不会出乎大家的意料,毕竟这个时空之中,因为威廉二世没有上台,所以再保险条约并未被废除,而且随着英法两国的不断走进,德俄关系还有继续加强的迹象。
阿纳海姆重武器公司靠着完美战列舰一炮而红,技术实力大家是万分信任的,不过这个开价也相当的狠,若是能够直接打个对折,还是相当的具备吸引力的,所以两国技术人员很快就得到了授权。
这一次坐到会议室里面,商讨的就是具体的技术细节了,萧致远并未参与其中,而是由林深河主持,他面无表情的询问:“我们最后确认一次,你们的要求是装载100mm以上大炮,并且具备抵挡高爆榴弹破片的能力对么?”
两国的技术负责人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可了这个底线,一个德国人还强调了一句:“与此同时,我们认为这种突击炮必须具备足够的越野能力,毕竟不可能让军队只沿着公路作战吧。”
“恩,既然如此,技术指标确定了。”林深河挂出了一张三视图:“我们的备用方案之中,有一个就完美的符合这些条件,如果你们确认了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将以这个方案进行开发工作。”
他指点着三视图开始介绍:“这一款突击炮,我们预定搭载一门105mm的榴弹炮,可以准确命中两千米之外的固定火力点,使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可以适应大多数的地形。”
“车体前方具备40mm厚的钢装甲,可以有效抵御76mm的榴弹炮直击,或者是152mm榴弹炮的破片,两侧和身后具备20mm厚的钢装甲,可以有效抵御105mm榴弹炮的破片。”
“这样的设计,火力和防护确实不错。”一个俄国人立刻问道:“不过这样的车体,吨位不会少于二十吨,加上履带式行走机构的损耗也比轮式车辆严重,恐怕行走速度会很难得到保证吧。”
林深河还是板着一张脸解释:“在计划之中,我们会给这辆车搭载两台150马力的柴油机,足以保证让这个钢铁怪兽以三十公里以上的时速进行越野行走,我想这样的速度应该能够满足需求了吧。”
俄国人满意的闭嘴了:“如果速度能达到这个设计指标,那么我们确实没有其他的意见了。”
德国人互相商议了一下,也表示了赞同:“这样的设计指标,我们也没有意见。”
两家的意见统一了之后,自然就是按照三视图上的样子,开始进入了正式的工程设计阶段,当然德国人和俄国人几乎都只是监工一下,他们可对于如何设计一款突击炮毫无头绪。
而林深河所拿出来的设计图,自然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m-10狼獾反坦克炮了,只是把76mm加农炮按照山口丁里面一样换成了105mm榴弹炮,用以满足两边的客户对于主炮口径的要求而已。
至于选用这款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玩意的技术含量低,大批量生产会比较容易,免得两个国家拿到图纸之后,只能够靠工程舰一个月造个三五十辆,没办法形成足够的数量优势。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早已证明了不管你理论上有多么吊,如果不能形成数量上的优势,只有被人群殴致死的下场,既然想扶持这两位去干翻英法这两个大boss,就必须帮他们考虑到这一点。
第六十三章 意大利炮
而在这段时间内,大青果自然也没有闲着,北平附近的通州大营之内,刚刚被提拔为兵部尚书的穆尔察·铁良,正在面带寒霜的来回巡视着,检视着八旗新军的操练。
在他的身后,是一堆身穿大青果官服,腰间却挎着驳壳枪,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军官,其中一个带头的正在做着汇报:“启禀尚书大人,我正黄旗新军共有三个镇,各镇员额一万一千人,现已全部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