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六周岁到十二周岁,登记在册的孩子都必须送到学校之中,谁家违反了就要罚款。
对于送孩子去读书这回事吧,不识字的家长们都觉得,这样会让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毕竟半大的孩子已经能帮着干一些轻巧的活计了,不过又想想能够吃学校的,家里面也少了一张嘴。
如果没有罚款的说法,倒是处于对孩子离开自己视线的担心,绝大多数的家长是舍不得送孩子去读书的,不过现在看在前的份上,那么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了。
不过好歹是亲生的孩子,即便是送到了学校里面,大家都还是相当的担心的,程杰先就是其中之一,他家有三个半大的孩子,全部都刚好处于这个年龄段,就一股脑的送到了乡上的学校里面。
不过担心孩子的他,并没有马上就回到村里面,而是又在附近找了假亲戚,厚着脸皮在人家堂屋里面猫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又跑到了学校里面来,看望自己的三个孩子。
好在学校里面现在的老师,都是一堆刚刚退伍的军人,在小孩面前还是很有威严的,又没有后世那么多的顾虑,管理起来还是很容易的,所有的孩子都已经安排好了宿舍。
程杰先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宿舍里面之后,就看到自家的三个孩子已经洗过澡了,看起来清爽了许多,而且都换上了合身的花衣服,看起来再也不像在家里面一样土里土气的了。
他拉过了一个孩子,仔细的问过了昨天过的咋样啥的,发现没受到什么虐待啥的,几个仗着家里有点身份,想要欺负其他人的小孩,被老师狠狠地揍了一顿之后就老实了。
这一直呆到了吃饭的时间,他才依依不舍得送孩子去了食堂,然后发现明明是免费的伙食,孩子们吃的竟然和家里过节时候差不多,白花花的大米饭管饱,菜里面居然还有肉沫。
因为营养餐是提供给学生,不提供给前来探望的家长的,所以程杰先只能吞着口水,看着自家小孩吃了一个肚圆,又拉过来问了才知道,昨天晚上吃的也和这个差不多。
在了解着这些之后,他才算是彻底的放了心,之前对政府强制要求把孩子送来学校的怨念,也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毕竟半大的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个饭量还是很大的。
如果把小孩留在家里,弄得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以后长大了肯定瘦不拉几的,身上没有什么力气,别说出去上工了,留在村里种地都困难,那会影响到下半辈子的生活的。
送来学校之后,虽然离家远了点,想要来看看孩子,需要走好几里地,不过学校里面的伙食这么好,以后长大了一定是个壮小伙,又算得上读书识字的文化人,以后肯定过的比他好。
而且学校里面的房子也好,都是那种平顶的小洋房,门窗什么的都是铁板厚玻璃,看起来就比自家的房子结实,也不用担心刮大风的时候,会不小心被吹走了,比家里还住得好。
宿舍虽然小了点,不过一点都不会漏风,高低床也都是铁架子,一看就非常的结实,盖垫的也都是厚实的棉被,那是家里都舍不得买的,冬天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冻出个好歹来了。
在全面考察过学校之后,程杰先心满意足的回家去了,而和他一样心理的家长们,也占了绝大多数,一些之前还在犹豫的家长,在看到了学校的待遇之后,也忙着把孩子给送了进来。
等到一个星期的开学招生时间过去之后,几乎所有乡镇的小孩都被弄进了学校里面,大一点的村子里面也几乎一网打尽,顶多一些实在是偏远而且与世隔绝的小村子,孩子们还继续留在家里。
而这些孩子进入了学校之后,很快就被分成了无数个三十人左右的班,统一的按照新的六年制教科书,开始学习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当然最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普通话。
期间也有几个小孩,因为受到了家里人的影响,表示自己想要‘吃素’‘戒x肉’之类的,问老师能不能给自己开一个小灶。
学校火速通知了家长,表示让他们要么让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吃一样的伙食,要么直接把孩子领回去,然后每年交一块钱的罚款,一直缴满六年才算完事。
在每个孩子六块银元的巨额罚款面前,家长们选择忘记了自己之前的教导才导致孩子养成这种饮食习惯,用几轮混合双打的模式,让孩子们在学校老老实实吃饭,别给自己找麻烦。
总而言之就是,伴随着无数小孩红肿的屁股和哭哑的嗓子,义务教育算是搞了一个开门红,几乎把辖区内九成九的孩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