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

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

法,振护国保民之伟略……而于圣贤虑亡之戒思过半。”

乃至于弘化元年至文久三年,戚帅的兵书又重新翻印。

太平时节就逐渐消失,而每当政局不稳,民情慌乱时,关于戚帅的兵书就大为流行,都在借鉴训练军士。

几个世纪的中国,朝鲜,日本都是如此。

戚继光的兵书,就是一部伟大的军事操典,和国内以往的兵书,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唐清安当初向贾府自荐,信心十足,敲门砖他是有的。

至于贾珍能不能识货,那就是看运气了。

首先贾珍在红楼原文中,就是组织过勋贵子弟较射的,其次,唐清安看重的是贾珍身后的贾敬。

事情先做,能不能成功,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达到目的。

贾府达不到目的,唐清安就会考虑王子腾,王府处也达不到目的,就会放弃勋贵的力量,直接跟随舅舅回辽东。

以舅舅的关系,成为一名低级军官。

然后想办法投靠忠顺王。

那时候的忠顺王,可没人会主动投靠,哪怕自己只是一名小军官,也不会彻底拒绝。

不定因为自己主动投靠,成为忠顺王千金买马骨的对象。

如果都靠不上,那就完全学习毛文龙,自产自救,在朝鲜建立东江镇,不过道路要更加的艰辛。

如今国内总兵吴宏战死,王纯被俘,不知是投降了还是英勇就义。

逃回来的还有王凤,常栋。

浙江兵报仇心切,愿意听从金江镇的整编,也有群龙无首,无法抗衡的原因。

金陵兵同样如此。

王凤只有一千兵,常栋只有一千五百兵,也无力抗衡金江镇。

且知道金江军的厉害,不敢违背平辽侯,也服从了军司的安排,没有向朝廷弹劾平辽侯。

如果王凤和常栋不愿意,唐清安还真不好硬来。

因此他特意招来王凤和常栋。

“明年和蛮族大战,你们二部兵力不够,无法独立成军,因此要整编,希望二位知晓大义,一心为公。”

“平辽侯所命,我等愿意遵守。”

两人很乖巧。

原本国内的援军,被朝廷派到金州,有支援金江军的意思,更有制衡牵制金江军的暗中的意味。

如今以他们两人残存的实力,根本做不到牵制金江军,还不如乖乖的听话。

在锦州的失败,对两人也是很大的打击。

“如此甚好,我不会亏待二位。”

有了平辽侯的承诺,两人也不在有其他的顾虑。

因此军司立刻整编了这九千五百兵,重新分了三营,并从各军抽调了军校生出身的中低级武官,充入了这三营。

所以现在的金江军,为战事准备的有四十三营。

不光金江镇各地都动了起来,大周国内也是如此。

登来码头草料,粮资已经高达上百万石,其余物资兵甲不可计数,并征集了众多的船只,用以运送金州。

山东的苏观,登来巡抚韩昊。

两名亲近金江镇的官员,对于物资的运送,极为的配合。

加上贾雨村,三人形成了一个三角,三方配合娴熟。

“再于登来,发粮二十万,豆十万,布三万解往金州,以支应金州调兵前线。”

“金州各军练兵完毕,即已准备开往前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理应充足各库,以备战事。”

巡抚贾雨村的奏疏,核粮道官张云承的奏疏,先后抵达朝廷。

“金江军,原国内兵,合计四十三营,近十三万兵,已整装待发,只等朝廷粮资。

另请登来大营的各兵,先至者先调入金州,以磨练双方之默契。”

平辽侯的奏疏,也已送达朝廷。

国内征调了五千广东水师和步兵,福建兵三千,广西兵七千,云贵兵四千,浙江兵三千,山东兵七千,金陵兵七千,山西兵两千,川兵六千,江西兵三千,湖广兵五千。

合计五万两千兵。

登来的大营,目前只有山东,山西,川兵,江西等地的士兵已至,其余还在路上。

军队征调了,可是朝廷竟然选择不出统兵大将。

老派的勋贵,例如神武将军这等有领军经验的,因为太上皇的原因,不受皇帝的信任。

都降职发配到了边缘地区,导致京城的勋贵,皆不堪大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