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子,每年也会朝贡大周。
因此上朝和金江镇有分裂之迹象,众人得知后,开始担忧了起来。
李倧在朝鲜的历史上,算的上一位明君,从傀儡国王能获得这份夸奖,可见其人的智慧。
他也没有坚定的支持平辽侯,哪怕两人的子女结下了婚约。
一个不受上朝管制的金江镇,太可怕了。
不光是朝鲜两班贵族,连他也感到了害怕。
陶杰失败而归。
这段时日,他用尽了各种方式去说服两班勋贵,仍然一无所获,一脸的气馁。
刘兴祚没有像以往般,出面强硬的逼迫朝鲜勋贵和国主。
前番他强硬,是因为形势可以利用,所以胜券在握,这回不比当初,选择强硬的态度,并不能达到目的。
“还是回去告知将军吧,此事不能继续拖了。”
刘兴祚思来想去,朝鲜如今的局势,已经很难破局了。
一则担忧金江镇,二则朝鲜的确无力供应。
陶杰还想要继续试一试,听到刘兴祚告戒不能继续拖,才放弃了挣扎。
第一次失败,让一向骄傲自负的陶杰满脸羞愧。
坐上快船到金州,他都没有出船舱。
金江镇现在所有的文武官员,都围绕一件事而忙碌,就是明年和蛮族的决战。
要在明年的决战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完成,其余的民政也要落地,不能延误大战的后腿。
这件事决定了金江镇的未来,谁也不能马虎,谁也必须付出。
当朝鲜拒绝金江镇的要求时,可以感受到。
正运转飞快的机制,突然停顿了下。
各位头脑都赶来金州打听,此事到底该如何办。
“朝鲜好了伤疤忘了疼,敢拒接咱们,当派兵严惩。”
陈凯武原来驻守镇江多年,对朝鲜极其了解,因此强硬的提出要出兵朝鲜。
不同于其他人,又担忧朝鲜军队的反抗,又担忧就算出兵严惩了朝鲜。
可是却消耗了金江镇不多的积蓄,以及又会造成朝鲜物资更加短缺。
出兵能不能轻易的惩罚朝鲜不提,只物资一事上就得不偿失,必定影响明年的计划。
陈凯武认为众人不了解朝鲜,告知众人朝鲜的军队不堪一击。
“朝鲜和国内一样,也是卫所军,而且没有一支营军,驻守汉城的都是各地卫所军论调。”
卫所军其实也是能打的,可是当几百年的弊端下来,没有改革的话,就一定不能打。
因此历朝历代,初期屯田自给自足的军队,到了中后期都开始需要重新募职业兵。
打,肯定是能打,可是打了又如何呢,对于明年的计划没有丝毫的帮助。
打没有用,不打也没有办法。
面对朝鲜的拒绝,众人都拿不出主意。
唐清安沉思着。
打朝鲜很容易,以金江镇的实力,只要是权贵,无论是朝鲜的国主,还是朝鲜的两班贵族,都会第一时间跪下。
这不是他的狂妄,而是历史就是如此。
首先,权贵的膝盖就很软,面对强大,哪怕嘴上叫的再凶,真到了动真格的时,往往最先投降。
正如历史上,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消亡。
后金两次大军入侵朝鲜,朝鲜的权贵都是投降主义,第一次逃跑,第二次投降。
唐清安不怕朝鲜的权贵和朝鲜的国主。
他担忧的是朝鲜的百姓。
事实就是这么奇怪。
作威作福的权贵,从国家吸取民众血泪的权贵,面对强大的外敌,会逃跑,会服软。
可生下来就被权贵压榨,没有享受一丝好处的底层的百姓,却是最爱国的。
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朝鲜的国主跑了,两班出身的将领跑了,两班出身的勋臣跑了。
如入无人之境,朝鲜国家的抵抗看不见丝毫。
可是打了半年顺风仗的后金,面对朝鲜国主,文臣武将都跑到了海岛上的局面。
八月份却被迫退出了朝鲜。
因为朝鲜底层百姓的抵抗,各部义军不断,清川,平壤,江西,龙冈等等。
无数的义军被消灭,无数的义军给了后金军队大量的伤亡,逼迫后金撤出了朝鲜国。
到了第二次后金入侵,皇太极轻率十二万大军,想以实力而碾压过去。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