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唐清安想要说服众人,接受新的事物。
不足,一点儿也不可怕。
正如他穿越前的国家,那些年来不就是认识了自己不足,学习而追赶吗。
然后有了令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
不足又怎么了?
不足我就学就改,在超过你。
别人指出不足,先听一听又没有什么损失。
把别人的话当做至理名言,全盘接受。或者把别人的话当做无稽之谈,听都不听。
前后都是因为自卑。
“将军,那些外国人的商船虽然有些优点,但是我们的船只也有我们的优点。
我们的福船空间大,可装载多门火炮,又船身坚固,可以撞沉对方的船。
且我们正在制造粤海将军送来的乌船模型,这等船比福船更加坚硬,且使用寿命极长,可以抵抗弗朗机炮弹的攻击。”
有船政的官员努力解释。
“我们的优势要加强,别人的长处我们也要学来,如此才是不败之根基。
你们的顾虑我清楚,王丰肃的心思我也清楚。
他既然敢这么说,就让他把东西拿出来让我们看一看,比一比,有好的我们就吸纳。
不比我们好的,我们就把我们的好的,做的更好。”
将军如此言论,船政的官员倒也没有太多的意见,正如将军所言,比一比嘛。
唐清安对众人的态度,极其的满意。
虽然海禁导致大周官员对世界了解极少,但是当世界上各国的人来到时。
大周还是有很多官员愿意学习的,例如顾应时,李成贤等。
包括原本的历史上,已经不存在的大明,万历末期乃至隆庆皇帝,天启皇帝,崇祯皇帝。
当时的大明官员,发现了西方人的利器,都会去学。
弗朗机,鸟铳,红夷大炮,几何学等等,不管是工具还是学问,在明末的土地上并不少。
可是随着明亡清起。
因为防备汉民,这一切都消亡了。
隆庆开关后,一年几百万两银子涌入大明,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丝绸,茶叶,瓷器都销往西方各国,乃至南北美洲。
当清朝断绝了一切,东方大国的紧俏商品虽然没有了,可是各国手中的银子还在,市场需求还在。
马尼拉不得不寻求更广泛的贸易对象,他们在全世界寻找能替代东方大国的商品。
众多的国家都需要马尼拉的白银。
其中英国脱颖而出。
英国掌控了印度的棉布,用远不如大明丝绸品的棉布,趁着大明消亡,清朝立国这一段空窗期发展了起来。
作为这个时代,眼光最超远的人,唐清安可以自豪的说。
随着金江镇海贸的崛起,且日益强盛。
英国别想用印度的棉布取代大周的丝绸,更不提百年后,又在印度种植茶叶,取代了中国茶叶在世界的份额。
只要大周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不停止供应,这个时期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取代大周商品的地位。
那么珍妮机,羊吃人这些物和事。
英国不能取代大周的商品地位,那么就没有这方面的迫切需求,英国还能不能发生工业革命,的确存疑。
“让王丰肃来。”
唐清安笑道。
王丰肃想要在金江镇传教,就必须遵守金江镇的法律,给他一些时间为金江镇带来好处。
等他的教皇禁止百姓拜祖,就是该王丰肃做选择的时候了。
是选择融入金江镇,还是离开金江镇。
唐清安的自信,令在场的官员一头雾水,又无奈的离去。
自己又如何能不自信。
很多现在的人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西方教会未来会带来的问题,明智的官员看在眼里,因此着急。
可这些问题,在他看来都不是问题。
不要多少年,刚好吸收完王丰肃带来一些值得吸纳的东西,现在的官员们担忧的问题,就将不是问题了。
因为他知道,王丰肃所在教派的教皇,为何禁止东方大国百姓拜祖,同时随着教皇的禁令,也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要么离开,要么融入。
选择融入,那王丰肃的西方教派就可不是西方的教派了,和佛教一样本土化。
当济州岛的王丰肃,收到平辽侯的相召,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