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王朝仍旧保留了以往朝代的婚礼制度,分为六个部分,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为六礼。而本朝开国皇帝闲着没事儿无聊的时候,又将这婚礼制度给健全了些。
自然,要想健全一套体系,就必然要千锤百炼。开国皇帝为此也做了不少的贡献,比如说,娶老婆。他就是娶了无数个老婆,才健全了这一套婚礼的制度,福泽子孙绵延后代。可在当时是被无数的大臣反对的,一个个的还玩死谏,搞得那会儿皇帝相当的头疼。
开国皇帝身体力行的留下来的这套规矩就是,皇家婚礼必须分为议婚、定婚、结婚三个阶段。把原来的六个部分简化成了三个,这个议婚在皇家也是指婚,也就是皇室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坐在一起开个会,瞧瞧谁家的姑娘看着顺眼,就让人将这姑娘的底细给查清楚了,决定这么个结婚的对象。
而如今姚政大婚,这个就给省了,太后极力的保举张清纯。据说关于太子娶亲的最后拍板性会议,贵妃很是反对,但是太后极力的赞成,皇帝在听老婆的还是听妈的当中左右为难。最终他们采取了抓阄的决定,三个人抓在四个字条当中抓,里面分别写了太后和贵妃的名字,抓到两个的获胜。
很不巧的就是,哪天皇帝和贵妃都抓到了写了太后名字的字条。太后微微一笑,很大度的说哀家就不抓了,结果显而易见。贵妃心里不平,也只能听从太后的吩咐。
据当天当值的大太监说,写字条的那人是太后的心腹,太后还给了他二百五十两银子,四个字条,全都是太后的名字,明摆着是坑贵妃呢。于是乎,这个太子妃的对象就定了张清纯。这个议婚,也就相当于以前的纳彩和问名。
张清纯的底细,那是整个皇宫都明了的了。其实,按理说,张清纯这条件,议婚都过不去。因为她的生辰八字不好,这也是全国上下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不巧的是太子的命更硬!举国闻名的黄半仙给算了一卦,需得一个命硬的姑娘,才能与太子结为连理长相厮守,国运昌隆。巧的就是,这姑娘就是张清纯了。如此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虽然他们定婚到大婚的日子很短,但是礼数都是周全了的,可把太后累坏了。
紧张了一整月,腊月初一的时候,张清纯正式嫁入东宫。
因为张家给的嫁妆不少,所以在迎亲的前一日,“全堂”嫁妆,即六十四抬就送到了东宫,放在了太子妃的寝宫之中。
第二日张清纯睡的正香,就被张夫人一脚踹了下来。张清楚迷迷荡荡的就喊了一声,“作死啊!”
“呸呸呸!”张夫人打了她几下,“大喜的日子,可不行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这几下将张清纯打的清醒了几分,今日是她出阁的日子。张夫人亲自为女儿梳头,她自认是巧手一名,所以拒绝了喜娘们的帮忙。
张清纯啃了个包子,“娘,好了没?”
“急什么?!你先吃点东西,待会儿还得去太庙祭祖,这一整天你甭想吃东西了。”张夫人手脚麻利的继续弄头发。
张清纯将一盘子包子都吃了,又喝了一碗汤,又吃了俩苹果,终于肚子圆滚滚的了,她也犯了困,“娘,到底好了没有啊?”
“好了!”张夫人张夫人豪气的将梳子一扔,大喊了一声:“来人呐,给太子妃梳头!”
张清纯倒觉,敢情她娘亲什么都没弄好啊!
进来了几个喜娘,几下将她的头发梳好。喜服一共穿了十二层,颜色从浅到深,最外面的一件是纯正的大红色。凤冠上百鸟朝凤,比皇后的差了些,但是也足够华贵。待这一切弄好了,张清纯觉得,这脖子上最起码有十几斤的重量,她一动也不敢动了,端坐着,等待着太子来迎亲。
而东宫这边,姚政也没能闲着。他发誓,他上朝也没起过这么早。他被穿上喜服到皇太后、皇帝、贵妃前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銮仪卫预备红缎围的彩车,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内务府总管一人率领属官二十人、护军参领一人率领护军四十人,跟随着太子一起去了张家。
姚政骑在马上的那会儿,肚子已经咕咕咕叫了,他饿啊,早上起来一口饭都没给吃。
比起姚政,张清纯已经算是幸福的了。
张清纯扶着喜娘的手,往太子的跟前走着。她蒙着盖头
,完全看不清前面有什么,一双眼睛恨不得扔到地上去瞧一瞧路。偏偏不知道是谁扔的花,她一个不小心就在彩车前绊了一下 ,碰的一下就摔在了姚政的跟前。
张家人几乎同时闭了眼扭了头,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