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绩想的没错,尉迟偕和李年的表现很难让李破满意。0!`0^小??说°??网`§ \2追±%最±*>新°&章?a/节D?
不过症结之处并不在于战事本身,而在于辽东之事拖延的太久了,大唐开国至今,连高句丽都是一战而定,独独辽东却拖了好几年了。
阿史那多闻作为突厥叛臣,窃据辽东数载,从他一直以来的动向就能看的出来,他是突厥人中还算聪明的那一拨,可却也聪明不到哪里去。
阿史那多闻的优点十分明显,这人能看得清一些大势,当年他还是突厥的王庭四部首领之一的时候。
正值始毕可汗病重,有资格争夺突厥可汗之位的人不止一个。
甚至于在始毕可汗去见天神前后,呼声最高的是突厥东方汗阿史那艾利佛,其次是西方汗阿史那咄苾。
但那个时候,阿史那多闻就已经坚定的站在了突厥可敦阿史那杨环的身后,是王庭四部当中第一个投靠阿史那杨环的首领。
这种政治投机的行为可不是寻常人能够做的出来的,尤其是在突厥这样强者为尊的草原部族当中,失败者的下场将极为凄惨。
可阿史那多闻还是做出了选择,这需要的决心和政治敏感度都非同小可,以其人的智商而论,很可能是野心和本能驱使他做出的选择。
之后证明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取得了丰厚的回报,阿史那杨环登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阿史那多闻为突厥东方汗。
在东方草原上蛰伏多年之后,野心勃勃的阿史那多闻又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和他的前辈人没什么区别,对权力有着无休止的追求。
换句话说,他有了争夺突厥汗位的想法,他把目光转向了辽东,在这之前,为了收服契丹各部,他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帮助契丹人驱逐了南下的室韦人。
作为东方草原的统治者,这种粗暴的介入东北两大部族纷争的做法,不但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无谓的敌人,同时也让突厥王庭对他产生了不满和忌惮。′?<我={-的]D?书2¢城¢¨ -已¨!发=?布¥?a最?新+?÷章<3~节?_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阿史那多闻再也没有去过突厥王庭,就算是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召集的草原盟会,他也只是派人去送上献礼而已。
这其实已经明摆着告诉突厥可汗以及王庭的贵族们,他突厥汗位有了想法,就像是中原汉时的诸侯,岁而不朝,即生叵测之心。
于是阿史那多闻在王庭中的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在阿史那杨环的威慑之下,没有人再敢为阿史那多闻说话,再丰厚的礼物,也都被王庭的贵族们拒之门外。
尤其是拱卫王庭的四个部落,以前大多跟阿史那多闻交好,在阿史那杨环有意无意的提示之下,都起了争夺东方汗汗位的心思。
阿史那多闻就像一个间歇性犯蠢的病人,在意识到了自己做了一件蠢事,失去了王庭的信任,就算取得了契丹人的拥戴,却也损失巨大之后,心思一下清明了起来,把目光转向了辽东。
不管是趁高句丽虚弱,抢占辽东,还是后来应高句丽人之邀,南下朝鲜攻击北上的唐军,再加上去年的战事,抛开敌对立场以及胜败不谈,其所作所为都是可圈可点。
大唐这里糜耗无数,却还是不能尽其全功,让李破分外恼火。
…………
七月间,长安秋风渐起,天气凉快了许多。
“胡闹……”
太极殿中,李破啪的一拍桌案怒道。
桌案上摆着的是一封书信,字迹清秀,但骨架却极为硬朗,力透纸背,显示出书写之人强大的腕力。
面对皇帝的怒火,殿中鸦雀无声。
不过李破的火气来的快去的也不慢,气哼哼的重新拿起书信观瞧,半晌之后哭笑不得却又无奈的把书信扔在案上,此时火气去的就已经差不多了。~x!t¨x′x-s′.~c^o,m*
李春又离家出走了,说是去辽东转转,实际上就是去看丈夫去了。
前两年她生了个儿子,之后老实了两年,不再跟宫中的女人们四处乱窜,总算有了点为人母的样子。
李破也怕她无聊,任命她为宗府的大宗正,想给她点正经事干干,省得在长安到处寻人麻烦。
一位尊贵至极的当朝长公主,却在京师之地享有侠名算是怎么个事?你让兄长的面子往哪放?让长安令衙情何以堪?
所谓侠以武犯禁,别看民间都喜欢宣扬这种打抱不平的侠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