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之快,方式之精妙,与他在地球上见过的任何生物都截然不同!
这瞬间的动态修复,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华宇迷茫的思绪——“被动防御”却能无损环境,甚至是积极的修复!这不是掠夺寄生,这是共生体系的守卫本能!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计划在他脑中瞬间成型。他要“山寨”这种共生模式,为自己的生存服务!他不再畏惧那发光的菌丝,反而带着一种研究者的兴奋和求生者的急迫,迅速行动起来:
1.“生物粘合剂”:他利用身上携带的小工具(来自探测器残骸的部件),小心地从刚刚修复好的菌毯边缘,剐取下一小块饱含活性孢子和分泌物的湿滑菌膜。?萝,拉¨小¢税~ +已¨发+布·蕞_歆?璋?踕/混合着唾液——一种临时的催化剂,然后将这黏稠的混合物,仔细涂抹在自己草叶巢穴所有的编织接缝处。那些原本可能因风干或受力而脆弱的连接点,在接触菌膜后,开始微微发光,并且以一种几乎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紧密、柔韧、浑然一体!这比地球上任何化学胶水都要高效环保得多!(映射人类建筑对化学污染的无视)
2.“动态防御拟态”:他将变色龙服复杂的感光元件贴近那些活跃的菌丝,记录它们独特的蓝光搏动频率和热能辐射模式。然后调整作战服的光学拟态功能,使其散发出与健康菌毯完全一致的微弱冷光(模拟物理光线)和特定的红外特征(欺骗蛇类的热感应)。这比简单粗暴地躲藏或硬抗(如同地球防辐射的重装甲)要优雅高效多了。(批判人类对抗自然的粗暴方式)
3.“呼吸系统改造”:他灵机一动,利用尖锐的兽骨碎片和工具,在靠近水源岩壁的一侧巢穴壁上小心钻出几个极细小的孔洞。然后牵引几根富有韧性的植物纤维(取自坚韧的草芯),将它们的一端小心地引向暗河水面附近的湿润空气源。利用毛细作用和冷凝原理,蕴含水汽的空气被引入巢穴。夜晚的低温让这些湿气在巢穴内壁迅速凝结成细小水珠,沿着弧形的叶壁滑落,被他事先放置的小型收集器(处理过的坚果壳)接住。一个简易、零能耗的空气加湿器和微型水源收集装置就此完成!(映射海水淡化等高能耗技术)
当第一缕惨白的晨光试图刺破夜色的帷幕时,华宇已安全地蜷缩在他焕然一新的“共生巢穴”中。这个悬于草茎、被发光菌膜强化并巧妙融入环境的“蚕蛹”,散发着微弱却属于自己的共生光辉。他用指尖轻轻触碰光滑湿润的巢壁,感受着内部稳定的湿度和循环的空气,一股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涌上心头。他开启了手臂内置的微型记录仪,声音疲惫却带着一丝难掩的激动和顿悟:
“日志记录……找到水源和暂时安全的栖息地。资源获取方式令人震撼。它告诉我,一个寄生者若想长久存活,甚至被宿主‘接纳’……就必须进化成线粒体(注1)。像这巢穴……我们未来的空调应该模仿树叶的蒸腾散热(注2),净水器应该学习这菌网的循环过滤(注3)……地球‘病毒’的未来,可能藏在成为‘细胞共生体’的基因里。”他的声音在潮湿阴冷的巢穴里异常清晰。
短暂的正午阳光刚刚将地面晒得微暖,水源附近那片被菌丝光芒笼罩的区域却陷入了一种死寂般的、令人窒息的寂静。连风吹过草叶的沙沙声都消失了。
紧接着,空气中陡然响起一片高频刺耳的嗡鸣!如同上亿只细小的金属昆虫在同时振翅!
华宇警觉地透过巢穴的观察孔望去——只见一大片密密麻麻的、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微小飞行物,正以惊人的速度和绝对精确的编队掠过低空!它们体型只有他的指尖大小,造型像极了异星的机械蜂类,纤细、冷硬、没有一丝生物该有的温度。它们盘旋着,尾部的针状结构闪烁着不祥的红光,向下射出极细但能量集中的扫描光束!
蜂群!探测器集群!
它们在快速筛查整个区域。当那冰冷的红光扫过华宇藏身的那块被人工涂覆了共生菌膜的岩壁时——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变色龙服检测到高强度扫描信号后,竟自动切换为模仿昨晚菌丝受破坏时的应激荧光纹路模式!刺目的、不规则的警示蓝光瞬间在菌膜和巢穴表面闪动起来!这个自动防御机制,此刻却可能成为毁灭的信号!
完了!会被识别为破坏者!
华宇的心瞬间沉入谷底,绝望地闭上了眼。想象中的毁灭光束并未降临。那些蜂群似乎只是稍稍停顿了一下,扫描红点在他那片闪动的菌膜上多停留了半秒,随即移开,重点扑向了岩缝角落里一堆因地震落下的、正在腐败的巨大叶片堆——那才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