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c,o·m_齐王一系遭遇了一系列严厉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刘章和刘兴居自然要急于证明自己,因此杀少帝不愿干的脏事我愿意干,以此向皇帝表达忠心。刘兴居愿意前往清宫,无疑是代表宗室的好人选,汉文帝对此也是求之不得,虽然如此,汉文帝还是不放心,于是又遣功勋集团代表汝阴侯夏侯婴陪同前往,毕竟少帝也正儿八经当了四年的皇帝,不好杀。夏侯婴带兵进宫后,将少帝逐出皇宫。
史载:少帝曰:“欲持我安之乎?”滕公曰:“就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皇帝代邸,报曰:“宫谨除。”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至今看来,让人感慨,少帝结局不言自明,但废少帝帝和诛杀少帝行为汉文帝肯定是不会插手的。夏侯婴把后少帝赶出皇宫后随即迎接汉文帝连夜进入未央宫。汉文帝立即拜心腹宋昌为卫将军,张武为郎中令。就此文帝两大亲信掌管京中和宫中兵权接收并控制。当时长安京城的主禁军就是南北二军,北军是负责守卫宫外长安城内的部队,北军指挥官叫中尉;南军是负责守卫未央宫和长乐宫宫内殿外的部队,南军指挥官叫卫尉。汉文帝控制长安的兵权,也意味着文帝的皇位算是坐稳了。
刘恒的第一任妻子是代王后,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但可以确定是必然是吕后家族的成员,这属于很正常的操作方式,而吕雉倒台后,代王妃竟然消失了,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且代王妃的四个儿子也相继在两个月内逝世,对外宣称病逝。刘恒能够迅速撇清关系并进行切割,真的是残忍,这也没有办法,这是向功勋集团纳的投名状。
汉文帝刘恒此人阴沉,残忍,低调,心机重城府深,但能力又极为出色,雄才大略,他把刘邦逝世后吕后专权政治下混乱局面扭转过来,为刘氏天下巩固可谓是不可没。是汉代“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但这位君王真的难列明君行列。
弗丽嘉更不用说,她本身就以聪明著称,实际上王后就相当于世俗社会中的首相,阿斯加德大部分政务其实都是由弗丽嘉处理的。
可偏偏这两个人结合生下的孩子,居然是个榆木脑袋!
沉着更是没影,这家伙脾气暴躁的和奥丁有一拼,这倒是说明,奥丁的确是托尔的亲爹。
第2274章
托尔对背锅这件事压根没什么负担,或者说,他挺乐意这么做的。
因为托尔在他们之中虽然年纪算是最小的,可是最具领袖气质……或者说,从小到大,奥丁和弗丽嘉都在有意无意的锻炼托尔这方面的能力……当然,不算多成功。奥丁和弗丽嘉在托尔还没出生之前,就对托尔有过非常详细的规划。
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一个英俊、勇敢、沉着、聪明、富有责任感的孩子。
但事情总和计划有一点点差别。
英俊……算英俊。
勇敢……托尔还不算勇敢的话,就没人勇敢了,这货就是个铁头娃。
沉着和聪明的话……老实说,弗丽嘉一直认为当初怀托尔的时候,是不是吃了什么东西,导致托尔发育有点不完全,脑子跟糊了水泥一样,聪明不了一点,弗丽嘉和奥丁都是少见的聪明人,特别是奥丁,别看他一副暴躁老哥的模样,实际上这老家伙从来都不蠢,蠢货可当不了暴君!
在历史中有一个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一个特点,无论是明君还是暴君都是聪明人,例如最鲜明的两个对比,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其中的杨广是知名的暴君,而李世民是知名的明君,但是这两个人都是聪明人。隋炀帝杨广不仅仅是历史中的君主,同时他也是当时十分有才华的诗人,在《全隋诗中收录了他40多首诗,可以说他作诗的才华十分的突出,但是他之所以被称为暴君不是因为他因为写诗而荒废了朝政,而是他太想勤政了,导致了国家承受不了他的“勤政”,于是在他的统治下,很多人官逼民反,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而后来他的才华被他的暴政所掩盖,以至于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个暴君却不知道他是一个诗人。
唐太宗也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诗人,但是他作诗的才华被他的政绩所掩盖了,以至于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被所有人所熟知,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诗人。
从某些方面去想,李世民和杨广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十分有才华的诗人,两个人都想在自己统治的时期做出政绩,两个人都非常的勤政,但是为什么这两个人的作为在后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呢?
首先先看杨广